我的生活非常簡單,設計、吃飯、睡覺,大致就這三樣,最近很多朋友經(jīng)常問起我的業(yè)余活動,兩個字總結(jié)——工作。我并不是工作狂,從平面設計到交互界面設計都是我的工作,我已經(jīng)習慣已經(jīng)工作和娛樂融為一體。
[Page: ]
設計是件奇妙的事物,它有著潛在的、比今天更寬廣的應用范圍。歷史上“設計”這個術語的含義比它的實際應用要廣泛得多——在William Blake關于上帝對人類生活的設計言論中就有關于這些的論述,因此更廣泛的應用設計就是有價值的嘗試。隨著經(jīng)濟活動越來越為服務所導向,商業(yè)在與其對象的關系中也開始擁有產(chǎn)品性質(zhì)。他們之間的交互逐漸趨向細致和復雜,這就需要來自設計的方面的更多關注。在這樣的情況下,設計過程便成為商業(yè)計劃和組織計劃中頗具價值的工具,自身也顯得越來越重要。
設計所服務的對象以及客戶對于設計過程提出的外在要求與限制,賦予它目的性的特點。相對而言,即使當藝術面對某個客戶時,也不具備這種特定的目的性。就像Orson Welles的評論中所說的那樣,“對藝術帶來很大限制的因素就是沒有限制”,而設計的很多樂趣則來自于需要在項目要求的范圍內(nèi)為客戶解決問題。
對于用戶來說,設計的目標就是帶來“成功且令人滿意的體驗”就像Lauralee Alben提出的程式:成功就是使用戶能夠高效的完成任務,令人滿意是指這一過程是愉快的,而不僅僅是滿足功能性的要求,這種愉快可以表現(xiàn)為美好的、詩意的或則是趣味的。往往令人滿意的設計方案總是以那些以整體使用體驗而著稱,而不僅僅限于能夠完成它所支持的設計功能。我們必須確認自己在考慮大眾的使用時沒有管窺一斑。對整體使用過程的全面思考和定位對于確定一些表面的核心的客戶體驗十分有價值,而后者對于用戶體驗有著重要的影響。
說了這么多僅僅是我個人對設計的拙見而已。
[Page: ]
在我歷年的設計生涯里,我更多的是將自己放在一個一般用戶的位置上為客戶做設計,接下來我就要談到在設計中通常會出現(xiàn)的“專家主義和道德主義”。
設計總是在客戶和對象用戶等帶來動力的驅(qū)使下活動的。設計的最終角色是客戶與對象用戶之間的媒介。目前設計領域內(nèi)有一部分趨勢卻將其推向相反方向,例如自我的表現(xiàn)欲望,為私利的創(chuàng)造欲望,或?qū)⒃O計師興致置于首位的方案設計。這種方式同樣背離了客戶,并且只會引起越來越多的不信任感。它同時也背離了和侮辱了對象用戶,因為這也就是說他們在選擇使用的時候構(gòu)思錯誤,或被客戶的某些不道德的活動所愚弄。最終,由于將設計過程與道德和政治因素混為一談,三方都將受到損害,設計的深刻、精妙與復雜性被冷漠的觀點與指令所取代,這也就是大家常說的“QJ稿”的形成原因。
說了這么多,總結(jié)第一個要點:“完美的設計就是成功而令人滿意的體驗”。
[Page: ]
人們的第一印象往往認為平面設計是WEB設計關鍵。平面設計的力量來自于視覺“運動”的組合,布局的合理與平衡,對字體、色彩、空間、線條和圖像的巧妙運用,以及排版與高清晰的圖片質(zhì)量。對于出版物而言,我們還可以增加總體結(jié)構(gòu)和流程這一項。有些時候也會歸功于精美的紙張,這都受益與印刷業(yè)及裝飾業(yè)對高新技術的應用。很明顯,其中大部分內(nèi)容不能直接引用到網(wǎng)絡上,即使其中一些可以引用到信息體系建設和信息設計中。因此,我們能夠從平面設計中真正吸收的是其核心的設計理念(對平面設計理論與方法的高效利用,比“看和感覺”意義深刻的多)。印刷技術和版式設計中有許多東西是值得我們借鑒的,尤其是對圖像和運動因素的利用,但同時應當考慮到它們在傳播媒介和提高圖像表現(xiàn)方式方面存在的限制。這些設計技巧在將來會愈加重要,基于商業(yè)和用戶目的網(wǎng)站最初的規(guī)劃主要處于對功能性的考慮,但在將來,平面設計與審美學所關注的整體體驗質(zhì)量將成為一個重要的因素,這也就是我這二部分的要點所在:“平面設計與審美在WEB設計中的借鑒技巧”。
這些也就是設計的興趣所在。
其實在設計的這條路上每個設計師都有自己的心酸和曲折,但是做的好不好,成不成功,就在于能否堅強度過每次的“瓶頸期”。請注意,這里我用到了“堅強”這個詞。作為一個專業(yè)的藝術設計者,除了專業(yè)的知識、持之以恒的態(tài)度外,還要有一種堅強的韌性。
[Page: ]
我做設計時間并不長,也就幾年時間,但是幾年里,我能看到自己的變化?;蛟S幾年以前我畫不出來圖,我會對客戶說,我今天沒有靈感。但是在幾年后的今天,我如果畫不出來圖,我只會對自己說,還需要繼續(xù)學習。設計是個需要不斷進步和學習的職業(yè)。學習設計思維、學習與客戶交流等等一切都是在不斷的學習中由量變到質(zhì)變的。
記得我的老師曾經(jīng)告訴過我“觸類旁通”四個字,我也告訴過我的學生們,今天我拿出來分享給大家。一名優(yōu)秀的設計師是需要從很多其他的行業(yè)吸收營養(yǎng)的,目前我還做得不夠,不過我會繼續(xù)努力。
另外我再強調(diào)一點:如果希望自己的設計有很大的進步,那么現(xiàn)在就開始堅持原創(chuàng)!
以上論述屬個人的拙見,言語若有失當,還請大家多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