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教育》欄目征集標識工作已經結束。征集工作得到了網友和熱心觀眾的積極參與,我們表示真摯地感謝。從來稿中,看得出許多設計者投入了很大的熱情,有一些設計較好的作品。但遺憾的是,沒有特別符合欄目需要的。盡管如此,我們對大家的參與還是表示衷心地感謝。欄目近期將給有通訊地址的參與者寄出信件,表達謝意。希望您一如既往地關注《當代教育》欄目,支持我們的工作。謝謝大家。 http://www.cctv.com/program/ddjy/20031205/100495.shtml |
《當代教育》欄目征集標識工作已經結束。征集工作得到了網友和熱心觀眾的積極參與,我們表示真摯地感謝。從來稿中,看得出許多設計者投入了很大的熱情,有一些設計較好的作品。但遺憾的是,沒有特別符合欄目需要的。盡管如此,我們對大家的參與還是表示衷心地感謝。欄目近期將給有通訊地址的參與者寄出信件,表達謝意。希望您一如既往地關注《當代教育》欄目,支持我們的工作。謝謝大家。 http://www.cctv.com/program/ddjy/20031205/100495.shtml |
臺北的一處40年公寓進行了現(xiàn)代設計
2025-04-03 1964古典美學與當代設計的交融
2025-04-09 1944寧靜的家,為餐廳老板設計
2025-04-09 1922矩形建筑的精妙布局設計
2025-04-09 1917編織新舊生活圖譜
2025-04-11 1840沿海記憶的當代轉譯設計
2025-04-10 1791歷史街區(qū)的城市更新與場所營造設計
2025-04-15 1784設計獨一無二的頂層公寓
2025-04-09 1783